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区别
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在会计和成本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以下是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1. 定义:
- 计划成本法:这种方法基于预先设定的成本标准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这些成本标准是在生产开始之前因为它允许企业在生产前设定目标成本,并在生产过程中监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 实际成本法:更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实际发生的成本,以便进行财务报告和成本分析。
3. 成本计算:
- 计划成本法:成本计算是基于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这些成本可能会因为生产效率、材料价格变动等因素而与实际成本有所不同。
- 实际成本法:成本计算直接基于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
4. 适用性:
-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那些需要严格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企业,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波动较大的行业。
-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那些成本相对稳定,或者对成本控制要求不高的企业。
5. 财务报告:
- 计划成本法:在财务报告中,可能会涉及到成本差异的调整,即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说明。
- 实际成本法:财务报告直接反映实际发生的成本,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成本差异调整。
6. 库存评估:
- 计划成本法:库存通常以计划成本进行评估,这可能会导致库存价值与市场价值不一致。
- 实际成本法:库存以实际成本进行评估,更能反映当前的市场价值。
7. 决策支持:
- 计划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因为它允许管理者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当前的经营状况。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需要这里提供一个六字口诀:“实标差额记”。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要记住。希望这个口诀能帮助你记忆材料成本差异的概念。
什么情况下用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一种存货核算方法,它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对每一品种、规格的存货制定计划成本,并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使用这些计划成本来记录收入和发出的存货。到了会计期末,企业会将库存和发出的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反映和调整。
计划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尤其是在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的大型企业中。这种方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有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并且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计划成本法还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可以对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及各项费用进行有效控制。
计划成本法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计划成本的制定需要尽可能接近实际价格,但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快的情况下,频繁调整计划价可能会失去计划成本法的意义。计划成本法可能会导致产品成本与实际偏差较大,从而影响产品成本分析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尤其是制造业,由于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法可以显著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并加强成本管理。而对于小型企业或者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实际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实际成本法直接反映每一次进货的金额,工作量相对较大,但能够直接反映实际成本,适合小型企业使用。
总的来说,计划成本法是一种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预算控制的核算方法,但它也需要企业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在必要时对计划成本进行调整以保持其与市场价格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