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邦教育培训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谁提出的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谁提出的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这一文学主张是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提出的。王安石强调文学创作应与政治活动紧密结合,主张文学应服务于社会,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倡导文道合一。他在《上人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 王安石的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要求,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改革的执着追求。

文章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是

“文章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上人书》。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见解,认为文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对社会有所补益,即“有补于世”。他进一步指出,文章的文采和表现形式,如同器物上的雕刻和绘画,虽然重要,但不应本末倒置,应当以实用为根本。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谁提出的-图1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批评了当时一些文人过于注重文采而忽视文章的实际内容和社会价值的倾向。他认为,文章应该以传达礼教和治国理政为目的,而文采只是文章的外在装饰。他强调,文章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成就。

王安石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文学的实用主义态度,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对文学社会功能的重视。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学理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补于世什么意思

“有补于世”这个成语意味着对时代或社会有所贡献或帮助。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思想或作品。这个成语与“无补于世”相对,后者指的是对时代或社会没有帮助或贡献的事物或行为。

在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上人书》中,他提出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见解,认为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有补于世”,即文章应当对社会有所裨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文辞的华丽。王安石强调,文章的内容应该以适用为主,文辞的修饰虽然也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或作品,比如科技创新、文学作品、政策改革等,只要它们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都可以说它们是“有补于世”的。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36458643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eixun10.com/post/2780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948725487

9:00-22: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