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9自考改革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专业考试计划调整:对现行的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进行了调整。这包括对专业名称、专业层次的规范,以及对新开考专业的限制,要求新开考专业必须在《专业清单》范围内。
2. 专业停考与合并:部分专业将会停止招收自考生,部分专业合并。全国范围内自考本科专业由原来的320个调整为157个,专科专业由原来的258个调整为101个。
3. 专业课程调整:一些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例如广告学(本科)中的“00651知识产权通论”调整为“00226知识产权法”,并增设“00037美学”科目。
4. 教材大纲调整:四大公共课程,即自考专科中的思修、毛概,和自考本科中的马克思、近代史,从1本书变成了2本书。
5. 考试次数减少:自2020年起,原专业计划不再安排课程考试,2019年为实施专业过渡的最后一年。原专业计划与新专业计划代码、名称相同的科目成绩可以互相抵免;不同的则成绩作废,需重新考试。
6. 司考报名资格调整:2018年4月28日,司法部公布实施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对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历及以上学位等条件。
7. 新改版教材启用:2019年4月和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试课程将启用部分按照新修订的自学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的改版教材。
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教育部对自学考试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旨在提高自学考试的教育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024年自考改革最新方案
2024年自考改革的最新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趋于全国统考:部分省份的自考笔试课程考试时间统一调整至全国统考周,不再安排其他时间的考试。
2. 限制户籍报名:一些省份如北京、湖南等开始限制外地户籍报名,要求提供居住证或相关工作和学习证明。
3. 部分专业停考:一些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科、英语专科等被停考,需要在过渡期内完成课程考试。
4. 部分名校取消自考:一些985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退出了自考序列。
5. 增加学位授予条件:一些高校如湖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提高了申请学位的条件。
6. 部分院校取消学位证:一些院校专业开始取消授予学位证书,如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
7. 自考进一步规范化:包括整治自考机构和自考全国一体化,专业、代码全国统一。
8. 专业考试计划调整:各省对自考专业考试计划进行了调整,包括专业代码和名称的调整,以及课程门数和总学分的要求。
9. 新旧考试计划的过渡:多数省份设置了新旧考试计划的过渡期,一般为两年,期间考生可以按照旧计划或新计划申请毕业,过渡期结束后则须按照新计划申请毕业。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调整:例如广东省在2024年10月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这些改革措施将对自考生的报名、考试和毕业产生影响,考生需要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最新消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了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推动高水平教材编写使用、改进实习运行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措施。这些改革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强调了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
3. 课程和教材改革: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同时,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鼓励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符合国家需要且体现个人学术专长的高水平教材。
4. 实习和实践教育改革:推动健全大学生实习法律制度,优化实习过程管理,强化实习导师职责,提升实习效果。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一批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5.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建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和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6. 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完善学分制,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
7. 教师培训与激励体系: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探索实行学分管理,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
8.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91.7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9. 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普通高校教师学位层次普遍提高,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为75.0%。
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努力,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